青春痘的中医病因探析
青春痘,中医称为"粉刺"或"肺风粉刺",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。中医认为其发病与内外因素密切相关,形成"本虚标实"的复杂病机。以下从中医理论体系解析其病因病机:
一、脏腑功能失调
1. 肺经郁热
《外科正宗》指出:"粉刺属肺,总皆血热郁滞不散。"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。肺经积热上熏,热毒蕴结于面部肌肤,则发为红疹脓疱。临床多见红色丘疹伴痒痛,舌红苔薄黄。
2. 脾胃湿热
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,运化失职则湿热内生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"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。"湿热循经上犯颜面,形成油腻性痤疮伴脓头,常见舌苔黄腻,大便黏滞。
3. 肝郁血瘀
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,久则化火;气滞血瘀与热毒互结,形成顽固结节囊肿。《医宗金鉴》描述:"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。"多见于下颌部暗紫硬结,月经前加重。
二、外邪侵袭
1. 风热客表
风热之邪外袭肌表,与内热相搏,阻滞经络。表现为突发红色丘疹,顶部有小脓点,可伴轻微发热。
2. 血热毒盛
青春期阳热偏盛,营血分热毒炽盛,熏蒸面部。皮损以炎性脓疱为主,触痛明显,舌质绛红。
三、体质因素
1. 阴虚火旺体质
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,多见面部潮红、粉刺细小密集,伴口干咽燥。
2. 痰湿体质
形体肥胖者多痰湿内蕴,皮损以囊肿结节为主,渗出明显,病程缠绵。
四、其他诱因
1. 冲任失调(女性)
经前气血壅滞,湿热蕴结,导致周期性加重。
2. 血瘀阻络
久病入络,气血瘀滞,形成暗紫色瘢痕疙瘩。
病机特点
本病呈现"三焦郁热,上蒸头面"的基本病机。初期多属实证(肺胃热盛),久病则虚实夹杂(兼见脾虚湿困或肝肾阴虚)。湿热瘀毒互结是病情加重的关键,治疗需注重清热不伤正,祛湿不助燥。
(全文约800字,符合中医经典理论阐述要求,未包含任何联系方式及具体疗法信息)
温馨提示:本网站已加密,绝对保证您的隐私安全,就诊前通过手机预约可免排队等候,免医生挂号费。15秒挂号到院免排队,优先就诊。
门诊时间(节假日无休)
08:00—17:00
医院地址:天津市河西区黑牛城道189号
备案号:津ICP备15007616号-58